当前位置:首页 > 点鼎 > 正文

形容少年义气风发的古文

  • 点鼎
  • 2023-03-15 06:06:12
  • 122
摘要: 李纲字文纪文言文翻译 1. 李纲,字文纪 李纲,字文纪。 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 宣帝...

李纲字文纪文言文翻译

1. 李纲,字文纪

李纲,字文纪。

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

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

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

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李纲说:“唐令则甚微 *** 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

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

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处掠夺,百姓忧愁苦恼,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从。刘武周攻入太原,李元吉害怕,扔下军队逃回京城,并州陷落。

皇帝发怒,对李纲说:“齐王年龄小,不熟悉政事,因此我派宇文歆和窦诞辅助他。太原,是我大唐王朝兴起的地方,陈兵十万,粟米可支付十年,为什么这么快就丢了?宇文歆建议齐王丢下军队逃跑,我应当在军中杀了他。”

李纲说:“齐王有罪过,是窦诞一手造成的。宇文歆侍奉齐王的时间很短,齐王有过失他必定直言规劝。

如今幸亏宇文歆这个计策,才使陛下没有失去爱子,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怎么能加罪呢?”第二天,皇帝醒悟过来了,拉李纲坐上御榻,慰劳他说:“如果你不进言,我就差点要滥用刑罚了。”于是释放了宇文歆。

太子建成渐渐开始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进谏不被听从,于是请求退休。皇帝骂道:“你能担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担任朕的尚书郎吗?”李纲叩头说:“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

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说的话就好像拿石头扔进水里,我敢长期担任尚书郎吗?而且臣侍奉太子,太子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要上交官印。”皇帝道歉说:“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希望你能自始至终辅助我的儿子。”

于是授予李纲太子少保之职,让他仍旧担任尚书郎、太子詹事。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

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

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

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2. 《文言文阅读(19分)“李纲,字文纪”附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

作者:文言文阅读(19分)李纲,字文纪。

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

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 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

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 ”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

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 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

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贞观四年,复为少师。

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谦让 B。陛下功成,厚自伐 伐,夸耀C。

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幸好 D 。毅然不可夺 夺,夺取5。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①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②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③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④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⑤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⑥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②⑤⑥ D。

①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做官。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辅佐过多位太子。

B。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元吉没有听从宇文歆的建议,弃城逃回京师,致使太原沦陷。

C。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

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D。

唐太宗非常器重李纲,每次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和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生病,皇帝还派房玄龄去慰问。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2)歆事王浅,有阙必诤。 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参考答案:4。

B 5。C 6。

B参考译文: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

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 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

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 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

李纲说:“唐令则甚微 *** 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

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书郎、太子詹事。

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

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

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3. 李刚,字伯纪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执曰:“策将安出?”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

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 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 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

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纲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梲。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梲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为质。

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不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

(《宋史·李纲传》,有删节)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D 干宝兄弟年纪还小,不知道这件事.审:知道.(2)C “宣皇帝廓定四海”与“武皇帝受禅于魏”结构对称,中间,“魏”后断句,排除A、D;“纪传不存于王府”与“德音未被乎管弦”结构对称,中间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宣皇帝平定了天下,武皇帝在魏国受禅,美好的德行、大的功勋,追寻到前代的帝王与圣贤.然而纪传不存在官府,好名声没有被流传.(3)B “在太守任上”错,原文为“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应是任“散骑常侍”的时候.(4)①烈:业绩;厌:满足.句子翻译为:上陈祖宗的业绩,下记将相辅佐的功勋,务求照实记录,作为后代的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②博采:广泛地搜集;因:通过;志:陈述.句子翻译为:刘惔说:“你真可以说是记载鬼神的董狐(好史官).”干宝广泛地搜集了各种见闻后,就混杂糅合,虚虚实实,通过作序来陈述他的志向.答案:(1)D (2)C (3)B (4)①上陈祖宗的业绩,下记将相辅佐的功勋,务求照实记录,作为后代的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②刘惔说:“你真可以说是记载鬼神的董狐(好史官).”干宝广泛地搜集了各种见闻后,就混杂糅合,虚虚实实,通过作序来陈述他的志向.。

5. 滕文阁序翻译滕文阁序的原文和翻译电子书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りْA伲挥钗男轮葜卜叮b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U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鲁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翻译】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 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

连代着三江,周围环绕着五湖,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世说新语记载,太守陈蕃赏识徐孺子,专门为其在家中设置榻,当徐孺子来的时候,就将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将榻吊起来,此处应该是称赞滕王阁的东道主欣赏才俊,也有夸赞宾客的成分)。

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打着仪仗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驾着车马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

文章的辞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

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都是鸣钟列鼎而食的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

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

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

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

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 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思念皇宫却。

古文中形容意气风发的长短句

1.形容“意气风发”的诗词有哪些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释义: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释义: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3、“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释义: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4、《沁园春·长沙》 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释义: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5、“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少年行·其三》 唐代: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释义: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2.求关于“意气风发”的诗句和成语

1、神采飞扬 [ shén cǎi fēi yáng ] :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 处: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2、容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 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3、神采飞扬 [ shén cǎi fēi yáng ] :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 处: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4、神采奕奕 [ shén cǎi yì yì ] :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出 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5、荣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处:方纪《歌声和笛音》:“我望着他那年青的,容光焕发,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

3.有哪些描写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诗句

1、《少年行二首(其一)》

唐代: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译文: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2、《少年行二首(其二)》

唐代: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译文: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3、《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译文: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4、《少年行四首(其二)》

唐代: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译文: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5、《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代: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译文: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4.形容少年意气风发的诗句

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 白话文释义: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出自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白话文释义: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3,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出自宋代: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白话文释义: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4,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白话文释义: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5,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出自宋代: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白话文释义: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5.描写意气风发的诗句或歌词,大气磅礴的也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上五十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鼓角连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提师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今日长樱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6.有没有什么古诗词可以描写出那种少年意气风发的感觉

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孟郊的《登科后》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2、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出自李白的《少年行》 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3、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出自王昌龄的《观猎》 这是一少年狩猎结束,猎的丰硕成果后,从草原(由“角鹰初下秋草稀”得出)上意气风发归来的场景。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

7.有哪些描写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诗句

1、《少年行二首(其一)》 唐代: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译文: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

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2、《少年行二首(其二)》 唐代: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译文: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3、《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译文: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4、《少年行四首(其二)》 唐代: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译文: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5、《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代: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译文: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8.描写那种少年意气风发的感觉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少年意气风发的古诗词有:

1、《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唐代: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译文: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风度翩翩。

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

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2、《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3、《侠客行》

唐代: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译文: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4、《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啄着谷粒的黄鸡在秋天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西去长安,只愿青云直上。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5、《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朝金榜题名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鲜衣怒马少年时,且歌且行且从容” 这句文言文怎么翻译?

“鲜衣怒马少年时,且歌且行且从容” 是指:鲜艳的衣裳,高大威武的骏马,少年意气风发,志得意满,一路纵马放歌。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扩展资料: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言文

李纲传文言文阅读

1. 李纲传的翻译,速求,有重谢

李纲,字文纪。

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

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

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

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李纲说:‚唐令则甚微 *** 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

‛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

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处掠夺,百姓忧愁苦恼,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从。刘武周攻入太原,李元吉害怕,扔下军队逃回京城,并州陷落。

皇帝发怒,对李纲说:‚齐王年龄小,不熟悉政事,因此我派宇文歆和窦诞辅助他。太原,是我大唐王朝兴起的地方,陈兵十万,粟米可支付十年,为什么这么快就丢了?宇文歆建议齐王丢下军队逃跑,我应当在军中杀了他。

‛李纲说:‚齐王有罪过,是窦诞一手造成的。宇文歆侍奉齐王的时间很短,齐王有过失他必定直言规劝。

如今幸亏宇文歆这个计策,才使陛下没有失去爱子,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怎么能加罪呢?‛第二天,皇帝醒悟过来了,拉李纲坐上御榻,慰劳他说:‚如果你不进言,我就差点要滥用刑罚了。‛于是释放了宇文歆。

太子建成渐渐开始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进谏不被听从,于是请求退休。皇帝骂道:‚你能担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担任朕的尚书郎吗?‛李纲叩头说:‚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

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说的话就好像拿石头扔进水里,我敢长期担任尚书郎吗?而且臣侍奉太子,太子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要上交官印。‛皇帝道歉说:‚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希望你能自始至终辅助我的儿子。

‛于是授予李纲太子少保之职,让他仍旧担任尚书郎、太子詹事。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

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

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

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2. 《文言文阅读(19分)“李纲,字文纪”附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

作者:文言文阅读(19分)李纲,字文纪。

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

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 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

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 ”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

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 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

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贞观四年,复为少师。

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谦让 B。陛下功成,厚自伐 伐,夸耀C。

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幸好 D 。毅然不可夺 夺,夺取5。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①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②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③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④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⑤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⑥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②⑤⑥ D。

①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做官。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辅佐过多位太子。

B。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元吉没有听从宇文歆的建议,弃城逃回京师,致使太原沦陷。

C。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

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D。

唐太宗非常器重李纲,每次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和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生病,皇帝还派房玄龄去慰问。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2)歆事王浅,有阙必诤。 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参考答案:4。

B 5。C 6。

B参考译文: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

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 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

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 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

李纲说:“唐令则甚微 *** 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

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书郎、太子詹事。

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

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

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3. 急求 旧唐书·李纲传 的翻译

李纲字文纪,观州蓨人也。

纲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周齐王宪引为参军。

及宪遇害,露车载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纲抚棺号恸。隋开皇末,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

纲白勇曰:“令则身任宫卿,乃于宴座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臣请遽正其罪。”

勇曰:“我欲为乐耳,君勿多事。”纲趋而出。

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非太子罪也。

方今多士盈朝,当择贤居任,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居其侧,至今致此,乃陛下训导不足,岂太子之罪耶!”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帝奇其对,擢拜尚书右丞。

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用事,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 大业末,义师至京城,纲来谒见,高祖大悦。

时高祖拜舞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纲上疏谏曰:“谨按周礼,均工、乐胥不得预于仕伍。方今新定天下,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顾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高祖不纳。

寻令参详律令。纲在东宫,隐太子建成初甚礼遇。

建成常往温汤,纲时以疾不从。后渐狎无行之徒,有猜忌之谋,不可谏止。

频乞骸骨。高祖谩之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以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采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高祖谢曰:“知公直士,勉弼我儿。”纲又上书谏太子曰:“纲耄矣,日过时流,坟树已拱,幸未就土,许傅圣躬,无以酬恩,请效愚直,伏愿殿下详之。

窃见饮酒过多,诚非养生之术。且凡为人子者,务于孝友,以尉君父之心,不宜听受邪言,妄生猜忌。”

建成览书不怿,而所为如故。纲以数言事忤太子旨,道既不行,郁郁不得志。

武德二年,以老表辞职,优诏解尚书,仍为太子少保。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

时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又令舆入东宫,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

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凛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及遇疾,太宗遣尚书房玄龄诣宅存问,赐绢二百匹。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之立碑。

(《旧唐书·李纲传》)。

4. 急求 旧唐书·李纲传 的翻译

李纲字文纪,观州蓨人也。

纲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周齐王宪引为参军。

及宪遇害,露车载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纲抚棺号恸。隋开皇末,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

纲白勇曰:“令则身任宫卿,乃于宴座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臣请遽正其罪。”

勇曰:“我欲为乐耳,君勿多事。”纲趋而出。

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非太子罪也。

方今多士盈朝,当择贤居任,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居其侧,至今致此,乃陛下训导不足,岂太子之罪耶!”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帝奇其对,擢拜尚书右丞。

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用事,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 大业末,义师至京城,纲来谒见,高祖大悦。

时高祖拜舞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纲上疏谏曰:“谨按周礼,均工、乐胥不得预于仕伍。方今新定天下,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顾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高祖不纳。

寻令参详律令。纲在东宫,隐太子建成初甚礼遇。

建成常往温汤,纲时以疾不从。后渐狎无行之徒,有猜忌之谋,不可谏止。

频乞骸骨。高祖谩之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以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采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高祖谢曰:“知公直士,勉弼我儿。”纲又上书谏太子曰:“纲耄矣,日过时流,坟树已拱,幸未就土,许傅圣躬,无以酬恩,请效愚直,伏愿殿下详之。

窃见饮酒过多,诚非养生之术。且凡为人子者,务于孝友,以尉君父之心,不宜听受邪言,妄生猜忌。”

建成览书不怿,而所为如故。纲以数言事忤太子旨,道既不行,郁郁不得志。

武德二年,以老表辞职,优诏解尚书,仍为太子少保。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

时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又令舆入东宫,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

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凛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及遇疾,太宗遣尚书房玄龄诣宅存问,赐绢二百匹。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之立碑。

(《旧唐书·李纲传》)。

5. 李刚,字伯纪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执曰:“策将安出?”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

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 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 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

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纲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梲。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梲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为质。

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不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

(《宋史·李纲传》,有删节)

6. 朱升传文言文翻译

朱升,字允升,是安徽休宁人.元朝末年的时候,乡试中了举人,被任命为池州主管教育的长官,在这个位子上干的很好.后来湖北蕲春、黄冈等地盗贼四起(元朝末年各地的农民起义),兵荒马乱,他就弃官隐居在石门.虽然不时要躲避兵乱,但他还是每日都坚持读书学习.朱元璋攻取了徽州,邓愈向朱元璋推荐朱升,朱元璋就召见朱升,并就当时的天下大势请教朱升,朱升回答:“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非常赞同朱升的意见,采纳了朱升的方略.吴元年的时候,朱升被任命为侍讲学士,知制诰,同时编撰国史.因为他年纪大了,特别免除了入朝觐见的辛苦.洪武元年的时候,升职为翰林学士,每当要进行祭祀宗庙的活动时,享有斋戒沐浴的礼仪权力.然后又命他与其他学问家一起编修《女诫》一书,把古代贤良的嫔妃的事迹中可以作为榜样的全部编在书中.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诏书上的文辞大都是朱升撰写的,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写的文辞既典雅而事实又准确.过了一年多以后,朱升提请告老还乡,死的时候七十二岁.朱升从小的时候学习就非常用功努力,一直到老了的时候也还是这样不知疲倦.尤其擅长研究经学.所写的很多经学的旁注,文词简练,而意思又表达的非常清楚精炼.学者都把他称为枫林先生.他的儿子也和他一同做官,做到礼部侍郎,因为别人犯法,他被连坐,治罪死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