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鼎 > 正文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歇后语

  • 点鼎
  • 2023-03-18 21:08:11
  • 147
摘要: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歇后语,事迹,俗语,传说有哪些? 隆中对, 出师表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白帝托孤 七擒孟获 草船借...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歇后语,事迹,俗语,传说有哪些?

隆中对,

出师表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白帝托孤

七擒孟获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出师为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司马懿称诸葛亮为 天下奇才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1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亮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章).

建安2年 197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建安4年 199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建安13年 208 28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8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6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8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11年 233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成语 歇后语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成败利钝;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在我们常用的歇后语当中,有许多和诸葛亮有关,比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成都武侯祠 )

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 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 成都武侯祠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 ( 成都武侯祠 )

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

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 山东恒台三贤祠)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湖北襄樊古隆中 )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 成都武侯祠 )

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成都武侯祠 )

佐玄德,破孟德,而后南北三国分鼎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1],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2]。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3]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歇后语。等。

1、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3、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4、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5、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6、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7、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8、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9、诸葛亮用兵——出奇制胜;神机妙算;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神出鬼没

10、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11、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12、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13、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14、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15、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16、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7、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8、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19、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20、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描写诸葛亮的歇后语

导语:孔明的聪明才智,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地淋漓尽致。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孔明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孔明的歇后语:

诸葛亮犯错 ——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事后诸葛亮 —— 人人会做;瞎能

刘备得诸葛亮 —— 如鱼得水

诸葛亮焚香弹琴 —— 计上心来;故弄玄虚

诸葛亮吊孝 —— 假仁假义

诸葛亮借东风 —— 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出祁山 —— 以攻为守

诸葛亮娶媳妇 —— 才重于貌

诸葛亮摆空城计 —— 不得已

诸葛亮过长江 —— 胸有成竹

诸葛亮骑木马 —— 能说不能行

跟诸葛亮学的本事 —— 能掐会算

刘备三上卧龙冈 —— 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事后的'诸葛亮 —— 人人会做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 —— 临危不乱

诸葛亮当伙夫 —— 能者多劳

诸葛亮吊丧 —— 装模作样

诸葛亮的扇子 —— 远点儿扇着;不离手

诸葛亮斩马谡 —— 执法如山;不念旧情;忘了旧情;违心办事;含泪决定的

诸葛亮放盂获 —— 欲擒故纵

诸葛亮的锦囊 —— 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的鹅毛扇 —— 神妙莫测

诸葛亮扮空城计 —— 只能如此

诸葛亮当伙夫;嘴吹唢呐脚打鼓 —— 能者多劳

诸葛亮住茅庐 —— 怀才不遇

诸葛亮拜斗 —— 自知要死

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诸葛亮皱眉头 —— 计上心来;计上心头

孔明拜诸葛亮 —— 自拜自

诸葛亮打瞌充 —— 勿算

诸葛亮江东斗群儒 —— 独占鳌头

诸葛亮气周瑜 —— 自有妙方

诸葛亮的丑妻 —— 家中宝

诸葛亮当军师 —— 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弹琴 —— 计上心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 —— 暗中盘算

诸葛亮唱空城计 —— 急办法

诸葛亮治蜀 —— 顺应民心

诸葛亮征孟获 —— 收收放放

诸葛亮战群儒 —— 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斩马谡(su) —— 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诸葛亮用空城计 —— 不得己

诸葛亮玩狗 ——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三气周瑜 —— 略使小技

诸葛亮三次周瑜 —— 略使小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 顾全大局

诸葛亮焚香操琴 —— 故弄玄虚

三个臭皮匠 —— 顶个诸葛亮

刘备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曹操诸葛亮 —— 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刘备三上卧龙岗 —— 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隔门缝瞧诸葛亮 —— 瞧扁了英雄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刘备对诸葛亮 —— 无话不说

隔着门缝瞧诸葛亮 —— 瞧扁了英雄

诸葛亮丢了荷包 —— 没有计了

周瑜暗算诸葛亮 —— 计计落空

诸葛亮用魏延 —— 见不得,离不得

诸葛亮开口 —— 尽是计谋

诸葛亮给周瑜吊孝 —— 没安好心

战地诸葛亮会 —— 集思广益

诸葛亮祭东风 —— 将计就计

隔着门缝看诸葛亮 —— 瞧扁了英雄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 —— 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策 —— 有先见之明

刘备请诸葛亮 —— 思贤心切

诸葛亮要丑妻 —— 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 —— 才重于貌

诸葛亮六出祁山 —— 劳而无功

诸葛亮当军师;寇准抱块清官匾 —— 名副其实

诸葛亮放孟获 —— 欲擒故纵

诸葛亮哭周瑜 —— 假戏真做

跟诸葛亮学本事 —— 能掐会算

诸葛亮掉井里 —— 英雄无用武之地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 —— 顾全大局

孔明夸诸葛亮 —— 自夸自;自吹自擂;自吹自嘞

诸葛亮娶丑妻 —— 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见魏延 —— 见得离不得

关于孔明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1: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成语故事2: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

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成语故事3: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成语故事4: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成语故事5:挥泪斩马谡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

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

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发表评论